• 着力提升服务城乡发展能力 上海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成效
为贯彻落实中发〔2015〕11号文件精神,根据全国总社和上海市委市府的部署要求,上海市供销社确定了宝山、南汇、金山供销社作为上海市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一年多来,三家改革试点单位,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大胆探索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
探索城乡社区商业经营服务新模式
宝山区供销社抢抓有利时机,向转型求效益,向改革求发展,聚焦社区商业资产经营主业,积极拓展轻资产商业运营模式。截止2015年底,社区商业租赁面积达到34万㎡,全系统实现资产经营收入1.93亿元。一是探索组建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对象的调研,由宝山区农资公司牵头组织区内四个专业合作社,共同发起设立了宝山区首家“上海联农果蔬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近期已完成工商登记并将运营。二是积极探索“社镇合作”模式。“社镇合作”是宝山区社坚持“为农服务”宗旨,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尝试。加强与宝山区顾村镇的合作,在顾村地区的社区商业配套服务项目由原来的5万㎡增加至6万㎡。加强与罗泾镇的合作,获得了10万㎡乡镇社区商业网点营运管理权。积极打造农村综合服务站“睦邻小镇”,集社会事务服务、商业购物、文化消费等一体,成为供销社“为农服务”新名片。三是积极探索“双线运行”体制机制。健全宝山区供销社(社代会、理事会、监事会)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宝山区社和上海北翼集团公司社企分设,打造综合服务与专业化经营相结合的双线运行机制,提高全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能。
探索地产农产品流通新模式
南汇供销社积极拓展为农服务功能,加强与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组织上、经济上的联系。一是探索地产农产品流通的新模式。联合市果品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致富带头人,成立了由联合社+基层社+专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共同投资的农产品经营服务公司。2015年,农产品经营服务公司征得市果品协会与园林部门的支持,在市区公园与景区设摊营销,全年销售地产特色农产品1240余万,带动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积极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配合浦东新区农委、环保、财政等部门,建立健全覆盖浦东新区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网络和服务体系。2015年9月,启动22家直营店有偿回收、物流部门定期收缴、仓储中心分类整理送交处置的回收处置工作。三是建设补贴农资全覆盖平台。在做好20万亩水稻、10万亩蔬菜补贴农资供应服务基础上,积极发挥经济果林农药经销商资质,加强与林业、农技等部门协作联动,对果农开展宣传培训,推动“双增双减”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探索都市现代农业服务新模式
金山区供销社以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农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加强农资流通网络建设。在全区基本建成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仓储物流配送基本覆盖全区粮食主产地,承担了90%的国家淡储任务,被金山区农委指定为全区水稻规模经营户防治农药配送总供应商,承担全区水稻病虫害防治药剂配送的重任。对全区30亩以上的农户保证农药配送率达到90%左右。二是完善农村日用消费品网络建设。在全区基本形成了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构建起配送中心、综合超市、便民店的连锁经营体系,在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中占比达到70%以上。设立便民店340家,营业面积达2.6万㎡,从业人员650人。建立了综合服务点200多家,为农户购买生活日用消费品、咨询农资与农技、休闲娱乐提供便利。三是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上海丁义兴公司成功引入社会资本完成股份制改造,计划今年上半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丁义兴公司股改后当年销售额增长了近1倍,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益正在逐步显现,推动了金山区社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