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仪电与电动所联合重组一年来成效明显
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和市国资两委部署,2015年8月上海仪电与电动所实施联合重组。一年来,上海仪电与电动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紧密配合,按照“战略协同、文化相融、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思路,积极筹划、稳步推进。坚持党政齐抓,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查研究,详尽制定方案;周密细致部署,措施责任落实。电动所广大干部员工立足大局、齐心协力、各司其职,确保业务不断不乱,联合重组工作按时顺利完成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通过联合重组,上海仪电加强对电动所的领导和指导,将其作为仪电打造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行业务布局。电动所主动融入仪电大战略,紧紧依靠全体员工,认真审视自身资源和能力,对内练好管理内功,对外积极开拓市场,主动调整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呈现良好势头,联合重组成效明显。一是经营业绩明显好转。电动所通过大力开拓市场、加大业绩考核力度、完善薪酬激励制度、强化风险管控能力、有效降低管理成本、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合理调整资源利用等措施,今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6%,并实现扭亏为盈。二是干部员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改制后的电动所推进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变革,一系列新思路、新模式、新做法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部分员工的旧思想、旧观念和原来事业单位的生存模式,激发了干部骨干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干部员工队伍思想稳定、观念转变,发展信心和工作热情大为提振。三是发展方向逐步清晰。在融入仪电大战略的过程中,电动所既着手盘清家底,又着眼改革创新;既强调抱团竞争,又突出主业特征,初步形成“一业为主、二翼并进”的产业发展框架,将致力于机电一体化研究,努力形成技术领先局面。四是重点业务拓展取得突破。岸电装备业务在洋山三期和吴淞国际邮轮港口等重大项目、岸电装备标委会和标准申请、岸电装备配套生产和检测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合资后,检验检测业务走上集约化发展道路。检测能力从原来6个产品领域迅速扩展到除低压电器、电焊机两类产品之外的电子电气全部领域,业务增长迅速;通过加强业内外合作,在照明电器、钠硫储能电池等相关专业领域取得领先优势。五是科研成果产业化框架初步构建。电动所超常规地加大科研投入,聚焦行业共性技术、高端智能电动工具、电力电子技术等重点科研项目;以新能源锂电池、无刷电机、岸电应用技术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级和市级工程研究中心与产业化基地;推动下属企业改制和结构调整,提高科研水准和市场竞争力。六是行业服务模式得到创新。以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筹建全国电动工具生产集聚地联席会议制度,启动组建岸电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开展电动工具适用性测试方法及评定用标准的制订工作,优化行业服务模式,深度开发行业资源,巩固和提升行业地位。七是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结合内部结构调整,电动所通过实施本部整体搬迁、打造嘉善生产基地、调整电工交流中心功能等措施,推进内部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上海仪电和电动所的联合重组成为本市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产业集团与科研院所联合重组的成功范例。下一步将继续做好深化融合、战略协同、改革创新等各项工作,不断总结实践成果,为产业集团与科研院所的联合重组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