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新闻 »

• 上海银行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为转型发展添动力

2018-05-29

在互联网金融以及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快速激活科技开发产能,提升数字化创新能力,完善线上化服务能力;如何通过科技力保障产品快速交付与生产稳定运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从而更好助力业务转型发展,是上海银行近年来研究与实践的重大课题。今年,为进一步深入探索科技创新推动业务转型,上海银行围绕“科技治理革新、数字化创新、开发能效提升、运营智慧转型、信息安全体系升级”等重点领域推进科技创新,为业务持续发展和创新转型注入新动力。

革新信息科技组织方式,加强组织协同能力。上海银行将积极探索和实践科技治理改革,提升大科技综合服务能力。一是构建交付型团队。围绕银行核心产品研发以及侧重业务服务交付的趋势,探索以业务服务为宗旨、以产品研发为核心,以服务交付为重点的开发管理模式,构建稳定的标准核心业务产品研发组织和基于核心标准产品的综合金融服务交付开发组织。二是深化科技业务深度融合。继续落实科技人员派驻业务部门的科技业务融合模式,推动业务架构规划落地,加强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育业务人员的科技能力,促进全行科技业务协同作战能力。

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培育数字化创新能力。一是持续以创新机制推动数字化深入应用,不断完善考核激励及业务整合创新机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驱动推进数字化创新。积极推动落实管理层和业务部门“自上而下”的数字化创新方案,在继承和推广已有创新试点项目成果的基础上,“自下而上”面向全行生产经营基层广泛征集创新创意项目进行应用试点。二是以场景化数字化提升零售业务创新能力。建立零售信贷业务面向电子渠道和合作方平台的服务能力,升级基于大数据的线上风险控制模型以及多元化的征信决策模型的数字化服务场景,建立24小时服务的零售信贷核算核心,实现零售信贷业务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线上化。三是积极探索区块链、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利用上海银行金融服务能力,结合企业产业链及高校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技术,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资产登记、金融支付等环节的新型应用。推进人脸识别、指纹认证、声纹识别、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移动银行、客户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在加强风险防控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体验。

加强信息科技管理,提升应用开发能效。继续贯彻“质量优先”的工作指导原则,重点围绕架构管控、开发及测试质量提升推进信息科技开发管理。一是以核心业务系统升级工程为契机,构建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产品工厂化、业务敏捷化、定价差异化、风控体系化、内外一体化、管理数据化、架构弹性化、高可用和开发运维简单化”的架构体系。二是强化系统集成测试能力建设,不断扩展测试的广度和深度。向前加强开发和单元测试质量,向后联动生产运维管理要求,在技术上探索白盒测试,在集成上推进自动化回归,提升应用软件变更投产质量。

探索新型运维管理方式,促进智慧运营转型。该行将在坚持安全生产第一的底线上,重点从运维模式、运维技术、基础建设等三大方向围绕“开发运维一体化转型目标,积极探索新型运维管理方式,提升数据中心运营管理智慧水平。一是探索并把数据中心建设成“动环监控系统+智能机器人+专业工程师相结合的三道运维巡检安全防线,进一步提升智能化运维管理水平。二是提高基础资源和应用部署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快速交付、动态调整、弹性部署,降低人工操作风险。三是在私有IaaS云测试环境试点基础上,加强银行间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在资源、人才、经验等方面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发挥集约效应,积极试点金融行业云。四是探索容器技术实现微服务架构,利用其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架构,应对互联网应用交易的浪涌冲击,搭建PaaS云平台,推进微服务架构在直销银行领域的试点应用。

升级信息安全架构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上海银行将着力推进现有安全架构体系升级,提升风险防控适应能力。一是在管理上健全信息安全组织和制度体系、推动开发安全前移,梳理开发中涉及安全的共性内容并研发统一防控模型。二是在技术上推进新一轮信息安全架构规划,探索实时交易反欺诈技术应用,提升线上业务风险防范水平。三是问题管理上加强全行信息科技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对外加强内外部审计沟通推进审计问题整改,对内强化专项安全检查以及内控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