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新闻 »

• 浦发银行多措并举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和水平 资产质量总体向好

2018-07-12

近年来,浦发银行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监管要求,在监管机构和上级单位的指导下,把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多措并举提高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和水平,资产质量总体向好。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降风险工作落到实处

当前,金融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浦发银行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截至今年6月末,浦发银行不良贷款率2.02%,较去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已连续四个季度下降;逾期90天以上贷款和后三类不良贷款比例为89.5%,控制在100%内,真实、客观体现全行风险状况;拨备覆盖率148%、较上年末提升14.5个百分点,拨贷比2.99%、较上年末提升0.18个百分点,均符合监管要求。在“3+1”机制各方的指导和支持下,成都分行风险事件化解平稳有序,相关贷款风险总体可控,分行经营趋于正常。

二、严格风险分类,真实反映资产质量

浦发银行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意识,坚持“早预警、早暴露、早化解、早处置”,努力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本着“真实反映”的原则,严格风险贷款分类管理,对逾期贷款超过90天以上贷款实施机控下调不良,准确反映资产风险分类情况,风险暴露较为彻底。

截至今年6月末,90天以上逾期与不良之比为89.5%,控制在100%以内,较2015年末的高点128%下降38个百分点,资产质量持续夯实。此外,随着风险管控成效逐步体现,浦发银行近年不良生成率不断下降,2016年、2017年以及今年上半年的不良生成率分别为3.94%3.51%3.14%

三、强化清收处置,多渠道推动工作成效

浦发银行实施“专设部门”“专项考核”及“专设队伍”的保全“三专”机制,目前已有近90%共计33家分行设立资产保全部,保全专业清收人员达460人,基本实现了集中、集约、专业化的保全工作运作模式。

同时,浦发银行综合运用现金清收、重组优化、打包转让、诉讼、核销等多种风险处置方式,积极推进创新打包、不良资产收益权转让和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工作,不断加大资源投入,推动提升清收处置成效。

20152017年,浦发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化解分别达到352亿元、640亿元和785亿元,其中核销分别为165亿元、331亿元和505亿元,打包处置金额和市场占比均在同业中居前;今年上半年,不良贷款清收更高达470亿元,其中核销327亿元,清收处置金额创历史同比新高,充分体现了浦发银行化解不良的坚定决心。

四、坚持结构调整,坚决防范潜在风险

浦发银行按照进、保、压、退方式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将新增资源向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客户倾斜、提升风险资产回报率(RAROC)水平,不断优化全行资产结构。

上半年,支持类行业贷款增速达到全行贷款平均增速(3.85%)的2倍,控压类行业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3%,对公房地产贷款占比保持稳定。同时,针对潜在风险客户按名单实施现金压退,持续降低风险敞口,上半年全行累计实施风险客户现金压退超过400亿元,有效降低风险成本,避免潜在风险转化为实质风险。

五、借助科技手段,加快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近年来,浦发银行持续推进资本管理高级法体系建设,已实现对客户、抵质押品和债项等风险的识别和量化;与之相关的风险资本占用和风险成本计提已纳入全行资源配置、风险定价、绩效考核等重要环节,有效节约了资本耗用。

同时,浦发银行依托大数据分析,构建全流程、智能化“天眼”系统,建立风险集中监测平台,加强对分支机构、客户、产品等穿透式监测管理。根据监管要求,建立国际财务报告新准则(IFRS 9)下的减值拨备体系,实现新准则下逐笔资产的拨备计提,上半年浦发银行拨备覆盖率提升至148%,达到监管要求,不断提升风险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加大问责力度,推动合规内控文化落地深植

浦发银行积极落实监管“三三四十”、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等专项治理工作,紧盯问题多的机构、风险集中的业务,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即查即改,并通过整改举一反三,深入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狠抓制度、标准、体系的建设和落实,提升合规内控执行力。同时,增强管理硬约束,强化问责处罚,去年全行对3,000多人次给予问责处理,实施经济处罚近5,000万元。有效遏制分行基层违规冲动,着力构建“不能违规、不敢违规、不愿违规”的风险文化。

根据目前发展态势,浦发银行有信心在2018年打赢资产质量攻坚战,保持信用风险稳中有降,年末不良率控制在2%左右,并迎来不良率下降拐点,不断提升资产质量水平。同时,浦发银行也坚信,在监管机构和上级单位的坚强领导下,能够以更加“健康”的经营体质,加速向更高质量发展目标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