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国资委举行发布会详解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
6月28日,省国资委举行《浙江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这是我省首次发布覆盖全省各级国有企业的五年规划。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刘盛辉,省国资委规划发展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
刘盛辉在发布时指出,“十三五”以来,全省国有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国资国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国资布局结构加速优化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涌现“浙江模式”。截至2020年底,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0.2万亿,营业收入2.4万亿,利润总额1535.8亿;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1.6万亿元、1.14万亿元、446.2亿元,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排名全国前列。有21家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超千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56家,8家进入中国企业500强,1家进入世界500强。省属企业混改面达77%。全省国资国企“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果,为“十四五”时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刘盛辉表示,此次《规划》与以往相比,明显的特点是首次覆盖全省国资国企,规划涵盖了全省各级国有企业,包括省属国有企业、市属国有企业,也包括金融、文化类及其他经营性国有资产,以系统观念谋划国资国企总体发展思路。同时,建立了三层规划体系,在做好全省国资国企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省还同步编制了省属国资国企发展规划,与各市国资委编制的各市国资国企发展规划、各省属企业及市属企业编制的企业发展规划一起,形成全省国资国企“一盘棋”的三层规划体系。
对于“十四五”时期国资国企发展战略,刘盛辉表示,《规划》明确了“对照三新要求、建设三强国资”总体战略,就是围绕“新时代新使命新标杆、强数字强创新强改革”,以奋斗姿态扛起“五大历史使命”,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改革突破、数字赋能,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级和国资监管水平,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介绍,《规划》围绕上述总体战略,确立了“十四五”时期浙江国资国企的总体目标: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级和国资监管水平,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国资样板,为我省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国资国企力量。在总体目标下,《规划》又细化明确了发展质量、布局结构、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国资监管等五方面分目标和21个具体量化指标,形成“1+5+21”目标体系。
在明确“十四五”目标的同时,《规划》提出了到2035年的目标:实现“两个走在前列”,即国有经济质量效益走在全国前列,国资监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巩固四个力量”,即国资国企成为省委省政府最可信赖的关键力量、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骨干力量、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利润总额年均增幅不低于全省经济增长水平;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净资产、利润总额年均增幅均达到6%,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位居全国省区市前列。全省国企新增1-2家世界500强企业、4家中国500强企业、4-5家市值超千亿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5家左右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千亿级企业。全省国企新增投资1.5万亿元以上,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投资2500亿元以上。全省国企新增50个省级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省属企业创新研发投入总额不低于300亿元,省属重点制造类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以上。全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达到71家。
据悉,为实现上述各项目标,《规划》明确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化国资产业体系、实施“八项重大工程”、健全“五项保障机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举措,以更好地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全省发展大局。
发布会上,刘盛辉和规划发展处副处长高元、何苗就媒体记者关心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数字化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发展、《规划》配套政策等问题,作了深入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