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建工市政总院中标雄安新区首座全地下再生水厂
上海建工旗下市政总院近日中标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再生水厂一期工程。工程设计规模为近期4万立方米/天,远期8万立方米/天,设计出水为准III类标准。这是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的首座再生水厂,更是一座集科技、低碳、生态于一体的全地下再生水厂。
目前,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的帷幕正徐徐拉开。市政总院从雄安新区成立之初,就紧密参与到雄安新区各项建设工作之中,相继承担了容东片区的雨水、污水、海绵城市等多个专项规划,中标多个社区地块的工程设计工作,为首座再生水厂的投标打下了基础。
容东片区再生水厂作为雄安新区率先启动建设的第一座再生水厂,对后续排水工程的建设具有引领示范作用,设计团队集思广益,在“绿色低碳、安全韧性、智慧营造、厂网联动”理念上下功夫,全力打造一座具有标杆意义的地下再生水厂系统工程。
设计团队践行绿色发展、海绵城市理念,降低项目开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选用绿色建材,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建筑方式;利用污水温差,采用水源热泵系统补充办公区域的空调采暖及制冷;利用天窗及导光管实现箱体内部自然采光,实现污水厂的低碳节能。在确保稳定达标的同时,积极探索低能耗处理工艺,利用内碳源,减少碳源投加,探索研究短程反硝化等,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预留条件。
该项目不但是容东片区污水处理终端,也是再生水源头,是容东片区水系补水最重要的水源,要为水系河网的水质提供保障。设计团队精心设计水处理工艺流程,确保出水水质的安全韧性,在监测水系有恶化风险前,提供优质再生水,为河系水网环境功能达标提供可靠抓手;充分考虑服务径流污染,为雨季初期雨水处理预留韧性空间;精心考虑全地下污水处理厂防臭、消防设施,确保运行安全可靠。该项目与处理设施同步建设感知设施系统,形成集约化、多功能监测体系;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积极采用BIM设计手段,让建设、设计和施工等单位直观地进行沟通;充分考虑数字化、智能化要求,以大数据和区块链为基础,全过程中产生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统一接入新区城市信息模型(CIM)管理平台。
设计团队运用系统思维,在容东片区水系统多专项规划工作的基础上,以再生水厂为核心,形成“厂-网-河”一体化联动运行模式。再生水厂内设置系统控制中心,统筹调配雨季初期雨水调蓄池的排空量,实现初雨与污水错峰排放,充分保障入河水质;根据容东水系运行情况,灵活调配各补水点的补水量,实现水系循环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