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发展与标准化交流会在沪召开
为进一步推动中德双方在智能制造/工业4.0领域的标准化合作,16日上午,以“智能制造,标准引领” 为主题的首届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发展与标准化交流会在沪召开。国家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及上海市领导出席交流会并致辞。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工业4.0国家平台负责人在会上作了关于工业4.0国家平台主旨报告、工信部装备工业司作了关于智能制造与《中国制造2025》的主旨报告、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作了智能制造助推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旨报告。
本届大会凸显三大亮点:德方全球首发《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第二版);中国首次在国际平台官方解读《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15版);中德双方基于相同的模板(IEC 62559-2),分别收集和制定各自国家的智能制造/工业4.0案例,此次会议将分享基于共同模板的使用案例。
会上,中德双方分别就“智能制造与中国制造2025”、“工业4.0国家平台”、“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和《德国‘工业4.0’标准路线图(第二版)》等四个议题做了大会主旨报告。围绕当前智能制造/工业4.0产业热点领域和两国标准化交流的实际需求,本届交流会开设了智能制造/工业4.0通用技术和专用技术2个分论坛,就两国共同关注的参考模型、工业无线通信、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据与会专家介绍,标准化是智能制造创新的驱动力,是智能制造系统互联互通的必要条件,是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同时,智能制造对标准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并成套成体系的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来引领智能制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刻不容缓。
德国工业4.0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强调未来工业生产形式主要在生产要素高度灵活配置条件下大规模生产高度个性化产品,顾客与业务伙伴对业务过程和价值创造过程广泛参与,以及生产和高质量服务的集成等,并且物联网、服务网以及数据网将取代传统封闭性的制造系统成为未来工业的基础。在德国工业4.0计划框架下,规划生产要素、技术和产业互联集成的关键前提是,各参与方需要就工业4.0涉及的技术标准和规格取得一致。德国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正是向这一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为所有参与方就工业4.0涉及的现有相关标准和规格提供一个概览和规划基础。
此次论坛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德国电气电子与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DKE)、德国标准化协会(DIN)等机构共同主办。会议的宗旨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产业变革。会议采用中德两国轮流主办的方式,每年一次轮流在中德两国召开,今年是第一届,德方已经启动明年会议的策划工作。
来自中德两国的政府领导、智能制造/工业4.0产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各界人士15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