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仪电两年来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九个方面新进展
上海仪电两年来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九个方面新进展:
1、持续加大科技投入。2014、2015年集团科技投入分别达到4.3亿元和5亿元,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3.7%和3.95%。
2、实施完善科技配套政策。修订完善集团有关科技和人才引进政策,两年中对26个项目下达技术开发专项支持资金2270万元;对符合各类奖励条件的个人和企业实施奖励174万元;鼓励各级企业引进关键人才和优秀大学生,两年中共资助213人次,资助经费1217万元。
3、完善集团研发体系。集团成立中央研究院,初步完成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需求分析与研发路径规划,与重点子公司联合推进重点研发项目,重点打造仪电i-Stack智慧城市操作系统。聘请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中外专家、高校学科专家组成技术专家委员会,在重大技术开发、产业投资决策上出谋划策。
各重点子公司根据战略定位和业务拓展需要,围绕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汽车电子、军工电子、智慧建筑、智慧政务、智慧教育等重点业务完善研发体系建设,提升研发实力,重点开发新产品和集成应用技术,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撑。
4、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近两年集团各级企业形成的创新产品和创新技术,明显呈现出信息服务业和电子制造业相融合、产品和解决方案相融合的趋势,有力支撑了仪电集团智慧城市产业架构的构建,部分项目实现产业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两年中集团各级企业共申请知识产权447项,获得知识产权授权215项,2家单位被评为上海市专利试点企业。两年中,有25项仪电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修订的国家标准得到颁布实施,1个项目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个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多个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各类奖项,3家公司被评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
5、深化开展产学研合作。集团参与上海交大发起设立的“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与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上海微系统所等科研院所深化合作;投资参股上海物联网公司;国家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在科技网公司挂牌。集团中央研究院、仪电电子股份、飞乐音响等多家企业与大学院所进行合作。两年来展开的20多项产学研项目,明显提升了仪电企业的研发水平和研发效率。
6、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根据战略实施的要求,组织相关岗位等级培训、PMP项目管理等专项技能培训。以“新战略、新思维、新能力”为主题,持续开展领导干部能力提升系列培训。与上海交大联合开办工程硕士班。鼓励下属企业申报建立首席技师、技师工作室。招聘、储备集团转型发展中所需的各类人才。
7、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对部分企业关键管理和技术人员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部分企业高管团队通过员工持股方式将个人收入与企业中长期收益绑定,起到中长期激励的作用。部分企业对科技人员采用了科研项目难度与进度设定紧密结合的项目奖金激励制度,部分企业对研发人员等核心关键人员实施以“产销量”等经营性指标为主的超额利润分享奖励计划。
8、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商务不动产与核心主业相融合,推进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智慧商区、产业地产等创新业态,着眼产城融合,打造智慧产业社区。非银行金融服务与核心主业相融合,推进融资租赁、合同能源管理、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等新业态的形成和应用。集团制定实施《创新孵化项目管理与专项基金实施办法(试行)》。仪电工会、团委在全系统组织开展“创智汇、筑未来”创新创业大赛。云赛创投参与设立接力基金。集团加快构建“内部孵化-接力基金-创业投资-PE基金-并购基金”的创新孵化全生命周期管理。集团还与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签订合作意向书。
9、组织开展科技创新专项活动,产生良好效果。加强对上海“四新”经济“抓手型”领域36个重点方向的研究,梳理仪电符合“四新”经济特点的企业和项目。今年4月到5月,集团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科技月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