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新闻 »

• 市政总院在中心城区高架桥梁成功应用预制装配技术

2016-08-15
随着中环线国定东路下匝道工程近日首根下圆上方型双曲面立柱的安装成功,拉开了上海中心城区桥梁预制拼装施工的序幕。中环线国定东路下匝道工程地处繁华的杨浦区市级商圈,位于五角场环岛彩蛋以东约120米处,匝道工程全长约520米。项目首次在上海中心城区的桥梁施工中全面采用装配式技术,预制构件全部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该项目被列为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首批装配式示范项目。
承担该工程设计的上海建工旗下市政总院经过半年多的时间,从立柱模板到拼装体系, 经过多次试验和总结,形成最适合该区域的施工方案。主要有四方面特点:一是装配式技术在项目中占比国内领先。工程承台以上立柱、盖梁、混凝土小箱梁、钢结构箱梁等构件均采用了装配式技术,预制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犹如一块块积木组件的桥梁构件运至工地现场进行拼装,在工地看不到脚手架、支架、模板,大大减小了施工的占地面积。工程包括16根立柱、8个盖梁、17片小箱梁等,均为装配式施工,只有桥台和防撞护栏为现场浇注混凝土,承台顶面以上构件预制装配率达到82%,属国内领先水平。二是对周边环境影响显著降低。施工期间保证地面车道数不变,除了夜间临时占一根车道拼装施工外,白天既有社会交通不受影响。预制构件拼装作业均在凌晨零时至5时进行,因此没有一般工地常有的噪音,一切都在安静地进行,数根立柱一夜间拔地而起,到了白天,人们才会惊讶于工地的变化,有如魔术般神奇。三是采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首次采用新型的灌浆金属波纹管钢筋连接技术,通过技术攻关,研究了装配式 结构合理构造、受力机理、抗震性能等关键性技术,研究了构件制作、运输安装、装配校正、连接定位等方面的核心施工工艺,并通过大量试验研究,证实了新型连接技术具有便于操作、安全可靠、且造价较省的特点。四是工程设计施工引入BIM技术。根据项目管理需求和项目自身特点,开发BIM管理平台,对施工的科学管理发挥重要作用。在BIM平台上实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 查询、对比和工程量等统计工作,针对预制构件的状态信息进行统计,针对施工中各类型监测点位进行数据统计、预警提示和监测点位的查询。吊装工作的每道工序,都通过BIM技术经过多次3D模拟及调整后,赋予现场实施,大大提高建设效率,提高预制构件的制作精度,使装配化设 计施工更加规范有序,质量可查、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