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申线航道整治全面建成 助推长三角内河水运发展
2016-09-28
9月28日,随着跨园泄泾的沪杭铁路老桥水中墩全面拆除,历时7年建设的杭申线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成为“十三五”期间建成的首条内河高等级航道。今后,浙江安吉、湖州等地1000吨级船舶或90标准箱集装箱船可直达黄浦江,将有效促进本市、长三角地区内河航运业的发展,也为202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成、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连接上海和浙北杭嘉湖地区的杭申线,全长123公里,是浙江杭州至上海最便捷的内河航线。根据国家高等级内河航道规划,杭申线不仅是长三角地区内河骨干航道,还是沪浙两地内河集装箱运输的主要通道。其中的上海段位于本市西部青浦、松江区内,全长17.24公里,由大蒸港、圆泄泾2个航段组成。
“十一五”期间,上海根据发展内河水运国家战略的要求,开始启动杭申线航道整治,将原本的Ⅳ级航道提升为Ⅲ级航道,同步改建不达标的跨航道沪杭高速公路大蒸港桥、沪昆铁路园泄泾特大桥,以实现与浙江省的Ⅲ级航道全面对接。
2009
年9月,总投资12.96亿元的杭申线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率先启动了航道部分施工。2010年6月,4个航道标完工,疏浚航道17.24公里,改建沿线沪岸23公里;2010年10月,跨杭申线航道的沪昆铁路园泄泾铁路特大桥改造工程开工;2013年10月,G60沪昆高速公路大蒸港桥改建工程开工;2015年9月底,G60沪昆高速公路大蒸港桥建成通车;2015年底,沪昆铁路园泄泾特大桥新桥建成,2016年9月,沪昆铁路园泄泾老桥拆除完毕。至此,杭申线航道整治工程建设内容全面完成。
杭申线航道上海段整治工程的建成,标志着上海与杭嘉湖地区 “水上高速公路”的形成,从此,嘉兴、安吉等地区的集装箱船进入上海,不用再进行大船到小船的转运,不仅改善通航状况,大幅度提升水运的运输效率、经济效益,也将同步提高航道沿线地区腹地经济的发展。据了解,仅嘉兴港2016年上半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就有83423标准箱,内河水运发展大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