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产业合作园发展模式研究
作 者 : | 秦海林 |
日 期 : | 2016-12-05 |
摘 要 : |
中德两国关于“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的全面合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作为两国产业合作的重要抓手与载体,中德产业合作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便有大量德国企业来华投资,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规模,为中德产业合作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些年来,中德两国政治关系稳定、高层互访频繁,为两国产业合作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在此背景下,双方的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加深,贸易额及投资额增长较快。与此同时,中德两国的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工业设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这些都为中德产业合作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德国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其传统老工业区及园区转型升级也为我国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我所长期跟踪研究中德产业合作园的建设发展情况,实地调研了沈阳、青岛、太仓、揭阳等地的中德产业合作园,掌握了大量的园区发展一手资料,对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境也有深刻认识。通过对中德产业合作园的研究,可根据其产业发展、园区主导建设方的特征进行不同发展模式的划分。与此同时,我所还参与了中德智能制造联盟的部分工作,与德国政府机构及企业进行了广泛沟通,了解到德国政府及企业在中国投资所注重的要素需求,这与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所强调的优惠条件存在一定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未来推进中德产业合作园建设时,需突出解决园区建设的软服务能力提升,注重建立全方位合作机制,加强专业化人才培育,为中德产业合作园建设提供强大外部动力,促进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合作全面深化发展。
|
关键词 : | 中德产业合作园;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