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国资研究专题库 » 顶层设计

对雄安新区的点评(四):填补北京第二产业的空白

作 者 : 谢皓宇
日 期 : 2017-04-05
摘 要 :
国土综改、土地改革、城市群形成,都是雄安新区反映的宏伟蓝图。我们在前三篇报告里面, 1)分别对比了日本的列岛改造计划,指出当前的雄安新区在宏观背景上,特别类似于 1972 年日本的列岛改造计划,都属于国土综合开发的宏伟蓝图; 2)分析了雄安新区的房地产路径,认为租售并举将成为新模式,其试点堪比土地改革,一级开发在前,二级开发在后;3)认为未来京津冀不是都市圈,而是城市群,房价梯度从原来的外溢效应,形成多 L 台阶,到未来的多 V,形成多中心,中间则为洼地。这一篇报告,我们分析一下产业的情况。
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差,永远都是吸引人口的根本,所以产业一定是先导。众所周知,老产业搬迁在历史上国内外成功的案例很少,原因在于老产业本身就是一个聚集的结果,正是因为高效率,所以强制搬迁的结果很难有好的结果。产业的形成,历史的规律就 3 条,要么靠近原材料、要么靠近需求、要么靠近人力。能够相对独立的产业,我们认为主要包含两部分: 1)高校,同时以教育为核心,开始衍生新兴产业,这或许是一条路径; 2)总部经济,因为是管理部门,并不类似于业务部门需要在现场。
相比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可能更是重点。远期的 2000 平方公里面积非常大,从建成区面积来看大过当前的北京,即便按相对稀疏的人口密度,也将达到 500 万人口级别,所以,从搬迁的角度,截止 2015 年,北京的国企从业人员总共为 183 万人,即便所有的国企搬迁都不够消化这 2000 平方公里。那么从人口导入的角度去看,一定需要有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雄安新区,按照定位的建设,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发展高端高新产业,这两点将成为未来产业落地的主导,也预示着第二产业也将成为雄安新区的高地,填补北京第二产业的空白。我们依然建议关注一级开发公司北京城建。
关键词 : 北京第二产业;雄安新区
对雄安新区的点评(四):填补北京第二产业的空白(国资智库——地方国资国企).pdf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