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 20 周年记:再造“香港动力”
作 者 : | 孙金霞;薛俊 |
日 期 : | 2017-07-03 |
摘 要 : |
回归以来,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机制下,香港的活力得到极大释放, 经济自由度、法治水平、社会治安等各维度都居于亚洲领先位臵, 经济持续增长, 人口也稳步增加。但香港在发展中也遇到问题, 经济结构面对的挑战,轻一代对前景的迷惘, 社会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爆发。在这样的时点,国家领导人到港视察, 释放了中央政府支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发展的积极信号;视察期间的一系列活动、回归 20 周年相关纪念活动以及特区行政长官就职典礼等相关的各项安排,粤港澳大湾区等高规格的规划、政策,都显示出中央对香港的高度重视,是香港改善与内地关系的契机,也为未来陆港之间的有效沟通和灵活谈判创造良好气氛, 助力培育新的动力。以往造就香港辉煌的‚ “香港动力”源自于中央政府的支持、香港自身的优势和香港人的才智与奋斗精神, 新的“香港动力”,将来自于空间地理上香港和广阔内地的深度联通。 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都将香港拉进更广阔的发展版图,空间的联通将利于香港走出 2015 年起赴港游客开始大量减少的低迷,给香港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积极元素,并带动休闲业、 商贸、社会服务业。 交通互联互通还将利好当地的房地产业和建筑开发。新的“香港动力”,还将来自于内地与香港的增长红利共享、 互促,预计内地将在未来完成从“吸引到‚”到“辐射”的角色升级。 尤其是从区域协同入手,使香港能与内地构建起一个具备更完整产业链条的“大湾区”, 通过构建常态的协调与沟通机制,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几地之间畅通无阻。内地和香港的关系将藉此迈向新的阶段:互相合作而不是竞争或重复建设,责任共担,增长红利共享,帮助缓解香港的经济瓶颈,使香港更多民众逐步拾取‚获得感‚ ;这种“ 辐射”效应,将在更长的时间轴上体现为深度交融与互相促进,并推动民心的融合。 随着对“一国两制”内涵的探索不断深化落实,未来的香港,经过‚求一国之大同, 存两制之大异‛的政治磨合过程,完成基本政治秩序的构建完善,必将搭上国家快速发展的列车。
|
关键词 : | “香港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