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国资研究专题库 » 顶层设计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周年系列之一:全方位解读京津冀治霾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

作 者 : 王德伦等
日 期 : 2017-02-19
摘 要 : 京津冀治霾有望升级,2017 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 年9 月国务院印发)终期考核之年,2 月也是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的月份。虽然随着生态环保的推进,京津冀三省的PM2.5 年均浓度逐年下降,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天津、河北甚至已于2016 年年底完成了规划规定的PM2.5 改善幅度。然而,冬季雾霾高发期京津冀空气质量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屡屡破表的空气质量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根据媒体报道:《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在征求意见,《工作方案》的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更高、措施更加严厉、波及城市范围更广。采暖季针对钢铁、电解铝厂、氧化铝企业、碳素企业、医药、农药企业制定严格限产措施。治霾升级限产措施将对上述限产产业产生供给端收缩进而推升价格的预期,利好不在此区域的上市公司,中长期利好环保三个细分子行业——大气治理、大气环境监测和清洁能源。
各行业点评:钢铁:冬天是下游需求的传统淡季,供给端的实质性收缩,有望形成较为良好的供需格局,对钢价形成一定的支撑。且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总体而言在环保方面都做的较好,钢价的上涨有望带动企业实现较好的业绩。电解铝和氧化铝:若严格执行冬季取暖限产政策,电解铝山东、河南、山西三省电解铝运行产能1068 万吨,减产将在100 万吨以上;三省氧化铝2016 年产量4659 万吨,减产达600 万吨。征求意见稿无论最后是否按量落地,但环保高压带来限产压力的趋势是确定性的,有助于缓解电解铝产能过剩局面,推高铝价。
关键词 : 京津冀治霾;投资机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周年系列之一:全方位解读京津冀治霾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国资智库——地方国资国企).pdf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