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系列研究之二:一体化三周年,旧貌换新颜
作 者 : | 李慧勇 ;王健 |
日 期 : | 2017-02-22 |
摘 要 : |
京津冀发展主要聚焦首都核心功能、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联动以及公共服务等目标。 2017 年是近期目标的完成节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最为重要。 2017 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重点将聚焦五方面, 稳妥有序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当其冲,其次是推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以及交通一体化将使得地产、基建和交运领域显著受益, 通州副中心等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区域和交通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城市受益最为明显。同时, 环保领域也将直接受益, 高污染行业去产能将进一步加大力度。 重大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北京新机场、京津风沙源治理、首钢京唐二期等。 实行“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空间架构。 从京津冀的空间架构看,保定廊坊、天津无疑是受益最大的区域。 保定、 廊坊和天津都位于四大功能区的中部核心功能区, 直接受益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中部核心功能区还是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域,重要程度更高。保定还是京津冀的区域中心城市和河北省的增长极。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通州副中心时代来临。 2017 年通州副中心迎来实质性进展。北京市提出争取 2017 年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副中心详细规划以及副中心城市设计,都要在 2017 年完成。 2017 年, 通州副中心的交通、教育、 医疗、 行政及配套设施等都将取得积极进展。2017 年年底,四大市级机关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有望率先启动搬迁。 交通一体化, 天津、石家庄、唐山和秦皇岛最受益。《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提出建成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 5 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到 2020 年形成“1小时”通勤圈。 重点领域包括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四大港口; 首都机场、北京新机场、天津滨海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四大机场; 轨交方面,到 2050 年京津冀将规划新建城际线 24 条共 3453 公里。 十三五期间包含 9 条线路共 1104 公里,初步估算投资约2470 亿元。 交通一体化利好交运、基建和地产,天津、石家庄、唐山和秦皇岛最受益。 环保力度加强,去产能继续推进。 2017 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目标实现的关键节点。 京津冀的环保标准将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及周边“ 2+26”城市环保力度趋严,利好环保行业。 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去产能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2017 年京津冀地区依然是钢铁去产能的第一线, 利好当地优质的长材企业。 煤炭去产能则利好当地龙头。产业转移,重点打造五条产业带。《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将京津冀划分为了五条产业带, 进行了详细的产业定位。 包括: 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沿海临港产业带;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 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 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 3 年来,京津冀产业转移成效斐然。北京企业 2016 年向津冀投资 2039 亿元, 向津冀输出技术 154.7 亿元,同比增长 38.7%。 3 年来, 天津累计引进京冀项目 4800 多个,投资 5200 多亿元。河北省共引进京津项目 12716 个,引进京津高新技术企业 1300 家。 |
关键词 : | 京津冀;空间架构;交通一体化;去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