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国资研究专题库 » 顶层设计

城市研究系列之京津冀篇(二):雄安,雄则安

作 者 : 谢皓宇
日 期 : 2017-04-05
摘 要 :
雄安新区定位之高,土地改革、区域发展、产业互补一个都不能少。雄安新区规划规格之高,在国内可谓前无古人,而其产业转移,在国外也是前所未有,历史上有非常多他国失败的经验,均是搬迁失败。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么多失败的教训在当前的雄安新区不会发生,那么也就不会有和历史一样的路径。我们将从 4 个方面分析,分别是土地模式(贯彻房住非炒)、区域发展规划(都市圈还是城市群)、产业互补(怎么样满足智慧绿色城市)、国际经验(日本 1972 年经济转型期做的列岛改造计划)。
土地一定需要改革, 租售并举中的租可能史无前例的高。比照深圳和上海案例,会发现其都是中国“穷时代”诞生的,都是从房地产开始,因为没钱,所以需要土地,也就有了房地产。这一次是富时代下的新区,所以并不会起步就需要大量的外部资金投入。那这么大的级差地租如何修复?同时,没有商品房市场,人口流动也会受到抑制。所以,雄安新区的商品房市场一定会存在,但时间点可能并不是现在,“租售并举”中的租可能将史无前例的成为重点中的重点。
从都市圈发展到城市群发展, 房价从多 L 台阶到多 V。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当中,长三角和珠三角属于城市群,京津冀属于都市圈。在典型的都市圈中,距离是一切,越靠近中心,一定好于远离中心的区域,因为这是外溢性发展模式,因此,都市圈就是典型的多 L 型台阶,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更低廉的价格(包括人力价格、资产价格、消费价格)。然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则不同,由各个城市组成的有机综合体,呈现的是多 V 型,城市成为 V 的两个顶点,中间则为洼地。我们展望下已经成功的雄安新区,连接北京、天津、雄安新区,也一定是多 V 型,这就让京津冀发展模式出现较大变化。
相比于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可能更是重点。远期的 2000 平方公里面积非常大,从建成区面积来看大过当前的北京,即便按相对稀疏的人口密度,也将达到 500 万人口级别,所以,从搬迁的角度,截止 2015 年,北京的国企从业人员总共为 183 万人,即便所有的国企搬迁都不够消化这 2000 平方公里。那么从人口导入的角度去看,一定需要有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认为,雄安新区,按照定位的建设,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发展高端高新产业,这两点将成为未来产业落地的主导,也预示着第二产业也将成为雄安新区的高地,填补北京的空白。
中国版列岛改造计划,正在通向成功。以国家战略为高度,在 2016 年开始,中国开始严控基础货币发行,即便仍然会通过 MLF 和 SLF 投放,但因为没有降准,所以挤出货币是有成本的,不可能无限扩张,所以总量上不够成宽松。在外部因素这方面,我们确实看到了“危机”的可能,就是美国的变化,然而,只要控制住国内的通胀,中国版列岛改造计划就大概率成功。
关键词 : 雄安;城市研究;第二产业
城市研究系列之京津冀篇(二):雄安,雄则安(国资智库——地方国资国企).pdf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