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雄安新城设立的点评(三):从都市圈,向城市群进军
作 者 : | 谢皓宇 |
日 期 : | 2017-04-05 |
摘 要 : |
北方城市当中的翘楚,北京集所有产业于一体,类似于日本的东京,北京拥有全国范围内最好的产业,更和周边城市没有任何互补性,所以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城市扩张当中,圈层扩散得以自发形成。在 2000~2010 年北京以最快速度进行城区扩张,至 2009 年形成六环,在此期间,政府依考虑过迁移人口,所以在昌平、房山、大兴等地大量出让住宅用地,但目前来看,并不算成功,反而进一步导致了城区的拥堵。因为大量空地在四环,却将住宅建在五环以外,上下班人群蜂拥的在二环和五环之间来回,加剧了城市拥堵。 物理半径决定了城市无法过大,需要联合形成都市圈或者城市群,中国的城市能够和国外类比,承载占全国 5%~10%的人口,这是物理半径决定,不是人口占比决定的。当城市的通勤速度达到极限之后( 1 小时),城市运行的效率会下降,这时,无论是行政手段、还是市场自发因素都会开始疏散人口。因此,要平衡物理半径和经济发展,形成都市圈或者城市群一定是有必要的,日本是典型的都市圈国家,美国是典型的城市群国家。按照当前北京的城区来看,使得在依然很小的建成区面积(对比纽约、东京)下,也有比其他城市更为拥堵的交通,但由于此前土地出让的规划不足,依靠自身条件已经很难改变,只能通过都市圈或者城市群来解决。 对于房价来说不同的发展模式对应不同价格,未来京津冀将从多 L 到多 V,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当中,普遍认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属于城市群,而京津冀属于都市圈。在都市圈中,距离是一切,越靠近中心,一定好于远离中心的区域,因为这是外溢性发展模式,因此,都市圈就是典型的多L 型台阶,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更低廉的价格(包括人力价格、资产价格、消费价格)。长三角和珠三角则不同,由各个城市组成的有机综合体,呈现的是多 V 型,城市成为 V 的两个顶点,中间则为洼地。我们展望下已经成功的雄安新区,连接北京、天津、雄安新区,也一定是多 V 型。
|
关键词 : | 都市圈;城市群; V 型;京津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