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国资研究专题库 » 顶层设计

关于雄安 2.0 的三个猜想:跨越土地财政和以人力资本为核心

作 者 : 刘晨明
日 期 : 2017-04-07
摘 要 :
房地产学新加坡——公租房。经济特区也将是房地产政策特区。有消息称,雄安新区将启用新的房地产试行方案,新城将不允许配建商品房,试行以公租房、廉租房为主的建设模式,没有固定住宅用地。如果雄安新区利用公房出租的形式,则避免了房地产炒作,抑制了房价的快速上涨,从而为新区的人力资本消除了壁垒和阻碍,为新区发挥非首都作用,协调区域人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京津冀区域的经济发展结构布局扫除了障碍,使雄安新区成为真正经得住历史考验的新区。
户籍制度学美国——居住公民。雄安可能不设户口,只有工作证(或居住证),持有营业执照、劳动合同,并且工作满一定年限,即可办理。雄安出生的孩子虽然没有户口,但是可以持有居住证享受本地入学的便利。为此,雄安要设立一套适合自身的教育和考试体系,鉴于大量央企和大学的迁入,丰沃的教育资源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保障。同时就近入学、无需户口入学,也是国家对雄安新区的优惠政策,解决子女教育的后顾之患,是吸引高素质人才入驻雄安的一大脉门。
税收学沪深——免补结合。深圳和浦东的兴盛,离不开建立初期的大量国家优惠政策,有鉴于此,雄安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也将是其吸引企业和人才的法宝之一。首先,在税收归属方面处理好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关系。 其次,发挥中央魄力大幅消减税费负担。
创新和智慧的核心是人力资本,深圳特区当年解决的是各种体制内的制度对人力资本的约束,今天的关键是节制资本,不给资本炒来炒去的机会,给实体一条生路。有了这一条,就不用担心没有优秀人力资本汇聚。过去靠土地财政多少是巧妇难为无米炊的无奈,如今雄安初期投入可以依靠强大的国家资源,不靠房地产为支柱,跨过土地财政发展阶段,给企业减负,让企业在没有房租地价的负担下快速发展,做大税基形成良性发展。 

关键词 : 雄安 2.0 ;三个猜想;土地财政;人力资本
关于雄安2.0的三个猜想:跨越土地财政和以人力资本为核心(国资智库——地方国资国企).pdf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