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澎湃看文化体制改革——上海系列深度研究(之五)
作 者 : | 孙金霞;邹慧 |
日 期 : | 2017-01-13 |
摘 要 : |
2016年7月以来,我们系统开展对上海的深入研究,提示投资者务必要一直紧盯上海的变化,把握上海在国企改革、产业布局、城市布局调整之中所蕴蓄的改革力量及相应的投资机会。2016年年底前,一则来自文化领域的动态,在上海收获了很多关注,但因为A股文化传媒板块整体行情平淡而没有吸引投资者的注意。这则动态--上海六家国企向澎湃新闻网运营主体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战略入股--意味着“上海范式“在文化领域已进一步确立。澎湃新闻的勃兴,作为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上海文化改革缩影,从中可管窥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上海范式“,也可照见中国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前路上政府与市场互动的均衡之问。 澎湃:“海派”文化体制改革的滴水汪洋诞生--上海报业改革:澎湃新闻的官方定性,是上海报业集团改革新阶段的起点和代表成果。澎湃的理想,寄托了“国家“的理想和”市场“的理想。“国家”的理想是要借新生的澎湃牢牢把握住新闻媒体领域的导向、追求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最大化主流舆论的社会影响力。“市场”的理想是诞生于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澎湃身上的市场化元素,是官媒、国企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前进探索成果的集中体现。澎湃在管理架构、形式载体、内容定位三方面的市场化探索,从官方媒体、国企附着的角度理解具有改革的标杆意义。 透视上海文化体制改革十三年信号与方向:国家战略和全局发展之中,文化建设的地位强化和文化改革的方向明确,是近年来上海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如何在产业趋势变迁和市场化的浪潮下,占领住新媒体的阵地,同时实现”主旋律“与”市场化“的平衡、统一,是当前一轮政府主导的文化建设、体制改革的关键。上海文化体制改革:方向上与中央协调统一,改革落地的节奏上领先于全局进程,成为全国范围内文化建设、体制改革的标杆与龙头。改革路径大致可划分为两条主线、三大建设、改革先驱三个阶段。 |
关键词 : | 澎湃;文化改革;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