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贸易行业专题研究:请回答 1997、 2007——20 年变迁再看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
作 者 : | 刘章明;张璐芳 |
日 期 : | 2017-04-20 |
摘 要 : |
在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的首篇《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现象、原因与思考》中我们指出, 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的主要原因在于:主流消费人群切换,人口回流,房价提升的促进而非挤出,以及地缘政治和人民币汇率对境外消费的压制。 而在本篇中, 我们以 1997 与 2007 年典型消费品案例切入发现相似, 着重从家电、汽车、食品、服装、手机等产品的消费变迁角度提出案例分析与思考。 如果说 1997-2007 年的消费变迁是伴随购买力提升后对耐用品的选择变化,那么 2007-2017 年的消费升级是从“ 必需品” 到“ 必欲品” 的转变,并不必需但必须满足欲望。在文中列举了 1997 年的彩电、 VCD、桑塔纳, 2007 年的李宁、方便面、奇瑞 QQ 与手机, 2017 年 OPPO 和 VIVO 等案例,探讨升级的原因与趋势。寻找下一个十年最可能代表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的产品,也是将可能影响下一个十年大消费行业的关键所在! 具体来看:关于家电/电子产品消费变迁: 1997 年的大电视与 VCD, 2007 年的手机;而到了 2017 年我们看到的是小家电与智能产品的崛起,比如 iRobot 扫地机器人、 Panasonic 智能马桶盖、 Dyson 吸尘器等。并且这一次的升级不只是在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收入更低的人群却同样在实践着长草与剁手的重复快感。 关于汽车消费的变迁:1997 年定价高昂的桑塔纳 2000 满足的是先富起来那部分人的骄傲感,而 2007 年三四线城市第一次购车需求的人们锁定了奇瑞QQ,到了 2017 年我们看到了更加环保而广阔的电动车市场。关于食品类、服装类的消费变迁和手机的升级, 有方便面的落寞,有李宁的故事,也有 Nokia 的衰落。并且在这么多消费里, 也有着消费渠道的变迁:从 1997 年百货,到 2007 年的电商,再到 2017 年的新零售, 20 年里的一切都在进化,每天都在更新。 在可预见的下一个 10 年, 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好的设计、好的理念、好的功能的三好产品将取得成功。而符合消费升级潮流并专注产品开发、经营的公司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下一个 10 年。
|
关键词 : | 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消费品案例;消费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