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规划对比及纵向边际变化的角度:北京的未来会怎样?
作 者 : | 陈果 |
日 期 : | 2017-10-07 |
摘 要 : |
北京淡化经济功能,突出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创新。 《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中提出的战略定位是“ 四个中心,即发展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人口控制力度更大。《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提出到 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 2300 万人以内, 2020 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至2020 年,将常住人口控制在 2500 万人以内,至 2040 年以 2020 年为动态调整目标。 京沪建设用地规模减量,但北京相对用地规模更大。 京沪两地皆强调未来要实现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 ,但北京的建设用地规模略大于上海。 京沪皆强调周边地区的战略引领和协同发展。《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 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强调要与浦东滨江沿海、杭州湾北岸、长江口、环淀山湖四大近沪协同区设施共享、城镇布局、产业(协同)分工、港口资源、海洋空间利用等。北京现在更注重文化的保护及生态的发展。文化保护方面,相较过去,《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提出保护北京市域内各个历史时期珍贵的文物古迹的基础上,还具体强调了尤其是对长城、西山永定河及大运河三大文化带的保护,以及提出老城不再拆除胡同四合院,建立街巷长制;生态发展方面,《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 提出 2020 年建成功能完备的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 《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也提出了建成功能完备的山区、平原、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除此之外还大力提倡绿色出行,引导共享自行车、网约车、分时租赁等新兴交通模式健康发展。
|
关键词 : | 京沪规划;人口控制力度;建设用地规模;城市空间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