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国资研究专题库 » 顶层设计

去杠杆”政策再思考

作 者 : 郭艳红、胡国鹏等
日 期 : 2016年8月3日
摘 要 : 截至2015年底,中国各经济部门债务总规模达168.48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49%,总体债务规模及风险仍处于可控区间,但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具体来说:广义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仍低于国际安全阈值;居民部门杠杆率仍处于很低水平;企业部门债务负担过重,已处于危险状态。而企业部门债务又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问题,表现为间接融资比重过高风险高度集聚、银行真实不良贷款规模远高于官方口径、实体经济还本付息负担过重等。 企业部门间接融资比重过高不仅会异化商业银行的行为模式、加剧国企、民企融资成本双轨制,更有可能挤出民间投资,甚至使经济陷入衰退+债务的魔咒。如果在经济高涨时期,银行系统累积的大量不良债权或许可以寄希望于经济企稳回暖内生消化,以时间换空间;但是在经济长期L型走势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背景下,寄希望于经济复苏内生消化不良并不现实,此时市场或已失灵,需要外力强制市场出清。回顾中国1999年债转股和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化解银行系统不良债权的国内外历史经验:债转股本质上是为了化解银行系统不良债权累积的风险,降低实体经济运营负担。虽然债转股治标的意义大于治本、短期的效果好于长期,但其仍不失为短期内去杠杆最立竿见影的权宜之计。成功的实施债转股,首先要做到方案设计顶层规划+落地细则和盘托出,并辅以多部门协调,否则有可能出现严重的道德风险、逆向激励、逆向选择问题,徒增改革成本;其次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债转股的对象企业由银行、实施机构双方自主选择,对债权和股权进行市场化定价,风险自担,不设总量目标;最后还要遵循法治化原则,对转股企业的遴选要有统一的标准或禁入的红线,建立僵尸企业破产清算退出机制等。配合债转股扩充银行资本金规模,包括:政府直接注资商业银行、推动问题银行自行增资、鼓励银行通过发行劣后金融债券方式来借入可视为半永久性资本的劣后借款等方式;改革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方法,鼓励银行加快坏帐核销。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采取将不良贷款与优质贷款打包出售的方式为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在不增加负债的前提下,增加商业银行额外资金来源;加快银行资产的周转,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将高风险权重的不良资产转换为风险权重相对较低的证券,够减少风险资产比例。
关键词 : 去杠杆;市场分析;企业融资;企业债务
去杠杆”政策再思考(国资智库——顶层设计).pdf全文下载